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制造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年產值已突破千億元大關。受利好因素影響,
國內正迎來新一輪集成電路投資熱潮。但專家表示,集成電路產業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品市場
占有率較低、配套的設備與材料發展不足等短板猶待破解。
芯片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釋放的結果,而這種高增長背后也顯示出過去
一段時間芯片制造投入的不足。目前,我國芯片年進口額高達 2300億美元,本土芯片業尚不能滿
足國內所需。據業內人士介紹,以 2013年中國本地市場消耗 808億美元集成電路產品,本地生產
50%即404億美元為例,假設芯片設計業的毛利為40%,則制造業的產值為 289億美元,如果每個12
英寸晶圓片價格為2890美元,則需要年產1000萬個晶圓片,即每月產能要達到83萬片。若以90%產
能利用率計算,則每月產能需要達到約93萬片,而現在中國的實際產能約為每月 20萬片,每月產
能缺口達73萬片。
集成電路產業還是制造業,而制造業的核心在于供應鏈。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表示,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首先要降低成本,供應鏈的保障非常重要. 其次,產業鏈要走在前面,這
才是健康的產業生態。因此,必須加快建立國產集成電路產業鏈生態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為產業長
遠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