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硅片再添強援,能聯手打破壟斷嗎?
昨日,中環領先集成電路用大直徑硅片項目開工儀式在太湖之濱宜興市成功舉行。根據之前的信息顯示,中環股份將聯手無錫市政府、晶盛機電,共同在宜興市啟動建設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生產與制造項目。據介紹,整個項目投資約30億美元,一期投資約15億美元。
集成電路用大直徑硅片項目開工儀式
眾所周知,作為最基礎的芯片原材料,硅片在集成電路中的地位無比重要。但過去這些年來,無論是硅片價格還是地位,一直沒有得到應得到的重視。過去一兩年,隨著硅片價格的一路走高,加上國內集成電路爆發性增長,晶圓廠(尤其是國內晶圓廠)甚至甚至陷入了出高價也買不到硅片的困境。于是推動了國內企業和一般消費者對硅晶圓這個產業的高度關注。但很遺憾,和其他集成電路領域一樣,這是一個基本被國外廠商壟斷的市場。
消息顯示,截止到今年十月中,單片12寸硅晶圓的價格已經達到了120美元,較之去年年底的75美元已經上漲了60%,但似乎這種漲價潮目前還沒有看到停止的時候。全球第二大硅片供應商,日本Sumco公司董事長兼CEO Mayuki Hashimoto在與日經亞洲評論的一次采訪中說:“我們將實現2018年價格上漲20%,并在2019年進一步上漲”。上海新陽在之前在一場與投資者的互動中也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來,12寸硅晶圓在2018年扔將有20%到40%的上漲空間。8寸及6寸硅晶圓合約價下半年也調漲1~2成。
也就是說,硅晶圓的漲價已成定局,且短期內見不到下降的跡象。研究機構統計也顯示,12寸硅晶圓需求將持續成長到2021年,年復合成長率約7.1%,8寸硅晶圓復合成長率約2.1%;業界指出,去年硅晶圓每平方英寸平均價格約0.67美元,今年雖漲3到4成之多,價格仍比2009年的平均1美元為低,這代表價格還有調漲空間。在漲價的同時,硅晶圓需求量正在急劇上升。
SEMI十月份的數據顯示,預期硅晶圓出貨將自今年一路成長至2019 年,今年出貨量預估可達114.48 億平方英寸,將超越2016 年的105.77 億平方英寸,再創歷史新高,預期2018 與2019 年也將逐年往上創高。根據東吳證券的分析表示,目前國內的總需求約為45萬片/月,預估到2020年我國12寸硅片月需求量為80-100萬片。
在Intel、三星、臺積電等廠商和上游晶圓廠簽訂了長期協議,并優先供貨之后,留給國內晶圓廠的貨源選擇機會,就更少了。硅片廠的產能擴充乏力也讓硅片的供應雪上加霜。
最令國內業者關注的是,現在的硅晶圓市場被幾大廠商壟斷,對國內晶圓代工廠來說,挑戰是空前的。
臺灣經濟日報的文章顯示,目前全球的硅晶圓主要由日本信越半導體、日本SUMCO、臺灣環球晶圓、德Silitronic和南韓LG五大廠商壟斷,他們五家的出產的硅片占有率達到了驚人的92%。考慮到這些廠商或許會在緊急時候優先供應他們本土的廠商,或者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對我們停止供應硅晶圓,硅片國產化勢在必行。